當天氣進入到秋冬轉換之際,氣溫一下熱一下冷,最常聽到一聲💥”碰”💥,磁磚因為熱脹冷縮不是翹起就是爆開,也就是俗稱的”彭共”。

昂睦在這邊提醒大家若發現磁磚有裂縫時,可先敲敲看磁磚表面,若只有一兩塊隆起破裂,進行修復即可,千萬不要這片地板或是牆壁爆光光才後悔莫及🤦‍♀️🤦

一般來說家中地磚隆有四大原因:
1、地磚縫隙尺寸處理不當,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太小,就容易引發磁磚層的拱起現象。
2、裝潢的時候,師傅鋪貼磁磚若整平方式偷工減料,也會造成磁磚翹起現象。
3、另外就是在貼地板磁磚時,最初鋪設的水泥地面的品質較差,磁磚的水泥與原來的地面結合度不佳,地磚隆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
4、當氣溫變化劇烈變化時,最容易導致磁磚爆裂,無論任何品牌或是材質的磁磚都會受到熱脹冷縮影響,遇到太大的溫差變化,爆裂的情況時有耳聞。

昂睦提醒各位,若磁磚爆裂面積沒有很大的話,要趕緊找施工團隊敲破切開,否則底下的空氣產生推擠效應,一些不夠牢固的磁磚就會一直被擠壓出來,到時磁磚就像跳舞一樣🤸‍♀🤸,一塊塊隆起,到時修補會非常不容易喔。

要怎麼處理磁磚彭共?

昂睦處理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打掉重鋪,另一種則是局部修復,說明如下:

(一)地板磁磚打掉重鋪

當家裡遇到大面積的磁磚爆裂、隆起,也就是整個地面結構已經被破壞,如果單單只要局部修復,全部重新鋪設雖然會比較花時間、費用高一些

但是打掉重鋪,才能確保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施工水準,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作法。

如果選擇全部打掉重做,這麼浩大的工程建議昂睦多年來的經驗豐富,可視家庭需求與我們討論是要改用木紋地板或是一樣鋪設磁磚。

(二)局部修復磁磚

若發現家中磁磚只有輕微裂縫時,可先觀察地板表面,如果只有三到四塊隆起破裂,那麼趕緊進行局部修復即可,否則等到整片澎共,再請地板修繕來處理,那絕對非常劃不來。

昂睦所提供的磁磚修補技術有五大特點👍:

尤其灌注修補工法與傳統泥作工法最大不同在於灌注修補工法不需要敲除磁磚,另外除了方便針頭注射,必須切開磁磚的切割聲外,幾乎沒有噪音跟灰塵

通常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完工,民眾不必搬家拆裝潢,施作費用也最經濟實惠

而且灌注工法最大特點就是不會有水泥,所以施工的時候,不會讓家裡灰塵滿天飛舞,不需要二次清潔

我們的施作案例

局部施工

地板重鋪

臺灣氣候溫差大,有時也有地震,磁磚膨脹爆裂問題時有耳聞,所以平時要觀察磁磚是否有隆起或輕微裂縫的現象,建議就要及早處理與補強

當您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是臉書,拍照給昂睦專業施工團隊,讓我們搞定您家中磁磚爆裂的問題喔💪

連絡電話:03-667-0518

公司地址:300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8號

FJ1548RGRFG165VRGR

地磚使用的時間久了,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桃園貼外牆瓷磚收費

一、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爆,地磚鋪設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自曝,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導致瓷磚受到牆體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自爆。 苗栗磁磚施工修補推薦

2、熱脹冷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夏季,不同材料的伸縮係數不一樣,牆體的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與它比起來瓷磚的伸縮性數要小很多,那麼當溫度變化時,瓷磚幾乎沒有變化,即溫度下降時牆體就會收縮,而瓷磚收縮的很慢,這就會使瓷磚被牆體擠爆。

3、粘合劑品質差,一般鋪貼瓷磚都會拿水泥砂漿為粘貼劑,將水泥與砂漿依照1比1的比例配比,假如配比不恰當,則無法達到需要的粘度,桃園壁磚施工修補推薦此外砂子的含土量太高或品質不達標,也會導致粘貼不牢固,從而出現瓷磚空鼓、脫落的情況。

二、瓷磚鋪貼的注意點是什麼呢 苗栗磁磚膨拱翻修推薦

1、選購瓷磚時要確保外層包裝上面的各種標識齊全,像是型號、顏色、尺寸等等。

2、同一平面施工的瓷磚型號與尺寸必須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觀。 苗栗壁磚隆起破裂高低不平修復

3、鋪貼瓷磚以前需確保牆面平整穩固,因此需對牆面做處理,像是找平、噴水、除雜等等。 桃園地磚凸起破裂修補推薦

4、鋪貼的時候必須做好各個步驟的檢查與複查,假如是大面積的施工領域,需將它分成幾個小湯圓來檢驗,正常是每50平米當做一個檢查單位。

新竹磁磚翻新費用小編總結:以上就是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從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導致它爆裂拱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具體是哪一種?

只要依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需依據它的緣由來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達到修理目的的同時避免很多麻煩,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苗栗磁磚爆裂翻新費用

我們終會遇見想要的未來  文/沐溪  “我們終會遇見想要的未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雖然并不知道這個“未來”是什么狀態,無法把它具象化,但只要夢想不拋棄我,我就不會先背棄它。  只是,在與夢想同行的途中,總會遇見這樣一段時光,逼仄黑暗,孤獨無依,你停下來想要靠一靠,歇一歇,釋放心中的疲憊。這一刻,你會無助,你會茫然,像個走迷宮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下一個出口在哪里,可你還要提著一口氣站起來、走下去。你明白,如果這一刻放棄了,也許就再也遇不到那個想象中的未來了。  2012年,大三暑假,我一個人住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窄小的房間僅僅容得下一張床。一個趔趄,就能栽倒在床上。剛入住的時候,各種不適應,卻還是自我打趣,看,多好,進門就可以睡覺了。悶熱的夏天,空氣卻是濕漉漉的,要滴出水來,洗過的衣服,無處晾曬,只能擱在陰涼的空氣里。  為了能夠掙到下一季度的生活費,我在南鑼鼓巷的一家冷飲店里打工。二十出頭的女孩子,有著五彩斑斕的愿景,即便日日都要站立十幾個小時,時常加班到零點,也不覺得累,一味地沉浸在京城的新鮮氣兒里。有老外來買東西,我會積極地用不太熟練的口語跟他們打招呼,還喜滋滋地想,學了這么多年的啞巴英語,終于可以發聲了。  這一切都令我欣喜。然而,這欣喜太過短暫,僅僅持續了一個星期。高強度的工作讓我變成了霜打的茄子,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機械而瑣碎的動作,令人心生煩躁。正趕上北京的雨季,我就站在柜臺后面,看著雨絲打過老槐樹的葉子,撲簌簌地落一地,很文藝地想起古詩里的句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會想起日間那些搖著蒲扇在胡同里行走的人,他們悠閑的姿態中,沒有旅人的匆忙和新奇,有的只是對這個城市的熟悉和釋然。我看著他們,試圖窺到那一絲絲的歸屬感。  可是,歸屬感是他們的。我有的,只是做不完的工作。我感到濃濃的倦意,在日記本上寫下歸家的日期,一天天掰著指頭數日子。就在那樣的境況下,我遇到了L姐姐,她比我晚兩周應聘到這家冷飲店,做的是兼職。她工作上手很快,而且動作迅速麻利,只是整個人經常顯出精氣神不足的樣子,偶爾有個小間隙,都會閉上眼睛歇息。后來,我才知道,她每天要做三份工作,早晨四點鐘起來送報紙,上午在超市收銀,下午在冷飲店站崗,每一份工作都收入微薄,但每一份工作都做得極其認真。  用她的話說,這是賴以生存的命脈,怎能不認真對待呢?  我問她,為啥要這么辛苦?  她微微地笑了,趁年輕,多掙點錢,給孩子攢點上學的費用,以后干不動了,就回老家。提起孩子的時候,她的眼睛里滿是柔情,那是一個母親特有的情愫。  那一晚,恰逢大雨,L姐姐下早班,騎電動車回去,沒有帶雨具,我把雨傘借給她。她笑著推過,說拿著不方便,說罷起身從倉庫里找了兩個黑色的大塑料袋,包裹在身上,整個人像個黑色的大粽子,只露出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沖著我笑。  我也笑了,卻在她的背影沒入雨中的那一刻,心底塵土飛揚。偌大的北京,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L姐姐是其中一個,他們在底層掙扎,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櫛風沐雨,卻從未放棄過快樂。  那天下晚班的時候,路過地鐵口,我站在那個彈吉他的少年旁邊,默默地聽完了那首《把悲傷留給自己》,而后對著少年微笑,看著他揚起的臉。  他有他的音樂夢,我也有我的夢。這些年來,我一直做著文字夢,在別人眼里,仿佛是異想天開,甚至連親人也不理解,用苛責的話語給我施壓,不要做白日夢了,又沒有什么閱歷,能寫出什么來?周遭也有人用或嘲諷或奇特的眼光看著我,嚯,看不出來,還是個小才女呢!  那種明明是夸贊的詞匯,卻不帶鼓勵的情緒最能刺激人。  我一個人默默地泡在圖書館里,躲在角落里看書,陽光打在書頁上的景致最美,白紙黑字的氣味最好聞,閱讀使我感到快樂。我慢慢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把那些凌亂的思緒記錄下來。看著文字在本上跳動的節奏,那么輕盈靈動,好像一剎那就能繁花開遍。后來,這些文字散落在網絡的各個區域,它們有了讀者,有了歸途——我也在它們的歸途里感到快樂。  承受的磨難那么多,經受的失敗那么慘烈,當它們一點點地鋪展在面前的時候,你會看到行程的顛沛、前途的渺茫。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哪怕你等不到破繭成蝶的那一天,因為你如果不去努力做一個繭,就注定沒有成為蝶的機會。  曾經看到郭斯特的一個漫畫,《別忘了,你也是會發光的》。我告誡自己,不會忘,即便這光很微弱。這些年來,喊過苦,叫過累,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為了心中那份對文字的希冀,跌跌撞撞地走了這么久,還要不遺余力地走下去。  沒有誰生來就是十全十美的,更沒有誰生來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使其順遂無流離。我們只能做人生的行客,慢慢地摸索,給自己找到坐標,然后堅持走下去。  引用林徽因的話就是,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夢想在你心里,在你背上,在你腳下,但總有一天會和你融為一體,任你成為它的主宰,而你要做的,只是用心帶著它。  說不定哪一天,你的路途中就會亮起燈光,照清你奔跑的腳步,而你也會遇見想要的未來。 不停尋找,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錯過,才會有新的遇見 愛只能遇見,無法預見分頁:123

2018僅剩最后六天:別遺憾,別糾纏,別浪費  文/茶茶  1  早晨和朋友聊天,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好像只是眨眼的空,2018年就進入了最后幾天倒計時。  想想這一年給自己制定過的計劃,攢錢、健身、旅行、讀書,似乎還有很多很多都沒完成。而日歷表上,馬上又要翻開新的篇章了。  小時候我們總是憧憬著長大,可長大之后才發現,人生常常充滿著遺憾和糾纏。我們對未來有過很多種設想,有時還是免不了會成為自己小時候最不喜歡的無趣的人。  工作、生活,戀愛、結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前行,每天的行程就像點連成線,周而復始,忙碌卻麻木。我們有時也會在平淡的歲月里,忘了尋找快樂。  其實,眼前暫時的迷茫、焦灼、不如意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當下的每分每秒,你是否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是否在慢慢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那種人。  有些東西無法立馬得到,也別太焦慮。只要身體健康,愿意努力,其他一切都可能會慢慢到來。  2018年的最后幾天,別遺憾,別糾纏,更別浪費。  2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有人說,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問一友人,對方淡然自若地答:因為幸福從不比較,若與人相比,只會覺得自己處境悲涼。  是啊,生活千種,人各百態。  漁夫沒有那么多錢財名利,卻擁有每天曬太陽的愜意;商人無法拋下一切說走就走,卻享受著錢財在握的快感。幸福若要較真,誰都難免覺得自己不夠富足,但仔細想想,我們真正擁有的其實也不少呢。  只要你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快樂,更真實、更平和,那你就是最大的人生贏家。  別總是盯著別人的生活看,也別總是想著自己還未擁有的,思慮太多即是負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東西,量力而行就好。  學會理性地控制欲望,讓生活變得簡單而有格調,心情也會跟著明朗積極起來。  也別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一味自憐自悲,在對別人付出的同時也別忘了要愛自己。更多的時候,你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就能少給自己留下遺憾。  3  其實人生就像一條漫長而孤獨的路,我們不斷地經歷相遇,也不斷地經歷別離。所以,你遲早要學著與自我和解。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變得輕松很多。  別怕孤獨。當你能夠適應獨處,你才真正做好了卸下面具、與自我和解的準備。也只有這樣的你,才能穿上盔甲,對抗一切你不喜歡的風霜。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這樣一句很經典的臺詞:如今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人生的每一個拐角,在當下都不過是稀松平常的一天,但它們都一點一點地改變著你,也塑造著你。  每一次發生皆有安排,每一次經歷都是必然,過去的一切已經無法重來,所以就別頻頻糾纏了。帶著昨日的溫暖和成長,繼續朝著陽光明亮的地方,肆意向上。  2018最后六天,別虛度,別浪費,把握好每一個當下,少一點糾纏和遺憾,多一些幸運和釋然。  濁酒一杯,愿有人陪你立黃昏;余生幾何,愿生活對你溫柔以待。  晚安。  來源:小茶夜讀(ID:vipyq95) 你偷過的懶,都成了你的遺憾 遺憾大約占了人生的一半 新的一年,我們如何才能收獲滿滿,不留太多遺憾呢?分頁:123

狄馬:荒謬的苦難哲學    中國人喜歡贊美苦難,認為苦難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從而使一個人變得堅強和偉大。過去有一句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而,現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歡把自己的過去說得一無所有,幾乎每一個企業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貸無門,最后忍辱負重,不惜腆顏事敵,終獲成功。流風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學生作文也總是喜歡謳歌母親的任勞任怨,含辛茹苦,終將自己拉扯成人。但母親的苦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誰應該對這種苦難負責?做子女的在改善母親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繼續讓母親享受苦難,否則,這些現實的問題是不容回避的。但在這些作品里,現實的苦難遠遠沒有浪漫的抒情重要,不但不重要,好像還應該感謝似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苦難,母親就沒有發揮“忍耐”功夫的舞臺。    其實,苦難并不總是導致偉大。相反,在很多情況下,它毀壞了人的尊嚴,傷害了人的心靈,扼殺了天才的創造力。中國人在講到苦難時,喜歡引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的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但幾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幾句話:“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誰也不能說,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寫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宮中,就不賦《離騷》;左丘眼明,就不會寫《國語》;孫子腳好,就不修兵法;不韋仍然是宰相,就不編《呂覽》;韓非不囚,就沒有《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圣賢高興的時候就一定寫不成?因而,這是把特殊的歷史情境當成了普遍的創造規律。    實踐當然是檢驗真理的一個標準,但誰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由于歷史經驗的不可重復性,有人獲得了實踐的檢驗權,別的實踐就沒有了檢驗的機會,誰能保證它不是真理?曹雪芹全家喝著稀飯,喝酒也要靠“按揭”,居然寫出了《紅樓夢》,但誰能保證他吃飽喝好就寫不出《紅樓夢》,或寫得更好?    這牽扯到中國人如何對待苦難的問題。苦難在一定的意義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質,增強了人自我實現的能力,使得一個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擺脫生命的庸碌,甚至在有限的范圍內,我也愿意承認這種苦難哲學對人的安慰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苦難都能轉化為創造的動力,苦難轉化為創造的動力是有條件的。這首要的條件就是苦難的承擔者必須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對自己犧牲較低價值換取更高價值的堅定不移。當然,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一些人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總是得犧牲在他們看來價值較小的目標,但對處于歷史關頭的承當者來說,這種選擇有時會變得異常殘酷。因為它不僅要犧牲自己的健康、安逸和生命,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別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而且更令人喪氣的是,即便犧牲了自己和別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也不一定能換回自己所期望的目標。它需要犧牲者的才力、勤奮和機遇都處于一個比較協調的狀態里。可以想見,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人們的創造精神被苦難和凄慘的生活窒息。在榮譽、金錢和地位的誘惑面前,在只有按照既定的方式生活才能獲得尊嚴的社會里,要讓所有的人都頂住貧困、疾病以及各種世俗專斷勢力的壓迫從事他所心儀的事業,未免是奢望;在離婚、抄家、監禁、殺戮、秘密處決、甚至滅門九族的威懾面前,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扼住命運的咽喉向撒旦宣戰,而大多數人則選擇了投降。在他們看來,自由雖然是好東西,但要犧牲世界上那么多的好東西來保全它,就未必值得。這就是歷史上被處宮刑的人多矣,而司馬遷只有一個的原因。    其次,對制造苦難的人來說,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我們知道,身被諸苦成就非凡事業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犧牲他們認為價值較低的目標來成就他們認為價值更大的目標。但這種犧牲也得有一個限度,一般來說,不能剝奪他們的生命,因為生命是創造一切價值的基礎。仁人志士可以不顧及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犧牲了生命也無法換取更大的目標,這種犧牲就變得毫無意義。在生命保全的前提下,犧牲者必須要能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或者叫“犧牲的自由”。“文王拘而演《周易》”當然是歷史佳話,但我想,商紂王的監獄里一定沒有牢頭獄霸,否則,保命尚且不暇,哪里顧得上推演八卦?進而說明大殷帝國,尤其是羑里監獄當局的管教干部具備起碼的人文素質,否則,怎么能允許一個朝廷要犯在監獄里搞科學研究?孔子一生顛沛流離,晚歲退而作《春秋》,亂臣賊子懼,但春秋諸國都沒有慘無人道的戶籍制度,否則,孔子就有可能被當作“三無人員”收容勞教——即使寫出《春秋》,也可能因涉嫌“泄露國家機密”被秘密監禁;(人生感悟  www.lz13.cn)孟姜女不滿秦帝暴政,千里尋夫,哭倒長城八百里,成為中國最早的抗暴英雄,但如果孟姜女還沒有哭就被割斷喉管,她怎么能成為萬馬齊喑時代的首席女高音?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掛冠歸鄉,寫下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隱逸詩篇,但本人自述尚有“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如果土地收歸國有,房屋又面臨強制拆遷,恐怕他老人家也難吟唱“歸去來兮”;方孝孺恪守儒家經典教義,拒不草詔,被滅門十族,磔裂于市,但如果朱棣讓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就沒有辦法以死來完成他的節烈美名……    中國的傳記作家喜歡描摹傳主的不幸,以為傳主越不幸,他們的人格就越偉大。最終給人一個印象:這些傳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們自身的才華和努力,而是靠苦難本身的孕育。但這無法解釋像歌德、泰戈爾這樣命途順遂的天才;反而,有可能推出一系列荒謬的結論:如果說苦難是對一個人有幫助的話,那么楚懷王就成了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發展的功臣,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迫害和放逐,就沒有屈原的《離騷》和《九章》;漢武帝就成了支持史學研究的好領導,他雖然沒有給司馬遷撥經費,但如果不是他閹割了司馬遷的話,司馬可能就寫不出《史記》;皇權專制就是好,要是沒有政治的黑暗和腐敗,李白、蘇軾、關漢卿就不會留下那么多牢騷滿腹的詩篇;甚至奴隸制也不壞,要是沒有秦始皇的皮鞭,奴隸們哪會心甘情愿地修長城、筑皇陵?……而且,為了讓這些才子俊逸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好讓楚懷王、漢武帝、始皇爺爺做得更糟糕些——正如一部汽車,動力越大,牽引力就會越大——作為讀者,我們自然就會收獲的越多。然而,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別人犧牲他的利益甚至生命,來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精神需要,哪怕被要求者是古人或外國人。    在游覽長城、兵馬俑、故宮、頤和園等名勝古跡時,我們常常聽到一句陳陳相因的話:“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解說員甚至是學者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這些古代勞動人民”是不是愿意發揮他們的智慧?這些“結晶”又是怎樣形成的?是由血、汗、水還是葡萄糖析出來的?在我看來,任何一門藝術如果不能體現人類的尊嚴和價值,甚至完工之日就是創造者的生命終結之日,那么,這門藝術之所以留存下來,就是因為后人要研究祖先的恥辱。長城也許雄偉壯麗,兵馬俑也許奇巧無比,故宮和頤和園也許幽深似海,但作為人類罪惡的象征,我們應該首先記住,這些用白骨奠基,充斥著膿血和眼淚的所謂“藝術”只是因為時間的久遠,使我們拉開了距離“審美”。充其量是壞事里面衍生出的好事,不值得贊美。就像強奸使一個寡婦懷孕,使她晚年的生活有了依靠,但不能因此贊美強奸;流氓將一個少年的腿打斷,使他沒有資格報名服役,從而避免了“為國捐軀”,但不能因此頌揚“打斷腿”;一惡棍無端將一男子閹割,使他沒有機會犯生活作風問題,但不能因此炫耀說:“還是閹割好哩!”……    一切沒有選擇的行為,在道德上都是沒有價值的。你表揚一個太監守貞操,就像在我們的時代你表揚一個下崗工人勤儉節約,農民衣著樸素一樣沒有意義。只有當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良心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時,我們的“犧牲”才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善惡在個人不能負責的范圍內是沒有意義的。一件我們完全不能把握的事件,在道德上就既沒有機會獲得好評,也沒有機會招致惡損。在皮鞭和棍棒下被動地從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工作,和頂住輿論的壓力,毀家紓難,成就一項他認為有價值的事業,這二者是有天壤之別的。如果不問選擇和被迫的區分,一味贊嘆受難者的勤勞勇敢,即使他們的工作真對后人有意義,也顯得全無心肝。    由于和意識形態“捆綁銷售”的時間太長,中國的文人學士喜歡把一切問題都“泛道德化”。一座諾大的城市十里不見廁所,市民忍恥到墻角排泄,論者歸結為“素質低”,而全然不管市政當局的不作為;一個鄉村教師三十年如一日,省吃節用,自費買磚,親自手提肩背,將一座學校背上山,媒體高度贊揚“劉老漢”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門的失職對一個老人的身心摧殘;一個云南鄉村的女郵電員工資不夠坐車,步行穿山,獨自往返數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記者采訪完畢,只是一個勁地稱贊她的任勞任怨……這種冷血文化培養出的冷血道德魯迅稱之為“瞞和騙”。“瞞和騙”的要訣在于,閉上眼睛,繞開真實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現實問題轉化成一個無私奉獻的道德自律問題,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術改進。苦難和苦難的制造者就這樣一起消失。“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后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贊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后,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魯迅《論睜了眼看》)看來這種“乾坤大轉移”的法術自古有之,于今為烈。    那么,誰是這種犧牲道德的最后受益者?當一些人無論是心甘情愿還是受人哄騙地出售了他們的體能和智力時,誰是這種廉價產品的真正買方?從中國農民的身上我看到了這種道德加減的最后得數。中國農民幾千年來忍受著非人的苛待,兵來如篦,官來如剃,換來的只是一句“吃苦耐勞”的道德美譽,而幾千年來他們的善良、隱忍是不是提高了執政者的道德水平呢?是不是使得治人者有些許的良心發現而減輕壓迫呢?或者干脆反過來說,是不是在更大程度上出現了相反的變化呢?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打死一只狗熊或獼猴都要判刑,但打死一個農民卻像踩死一只螞蟻一樣,有時還會成為晉升的資本。牛馬般地付出,綿羊般地忍耐,換來的卻是虎狼般地侵害,那么,這忍耐究竟是助惡呢,還是揚善呢?而幾乎所有腦滿腸肥的“城市貴族”,甚至是專家教授,開車玩一回“農家樂”回來都盛贊農民的樂天知命,而他們哪里知道隱藏在這笑容背后的是永無止境的傷害積淀而成的無奈。無數次的哀哭使他們知道,哭沒有用。沒有人因為他們哭喪著臉而給予幫助。德蕾莎修女自述,她在印度貧民窟里幫助的人,從來不上教堂,因為衣衫襤褸;不會哭泣,因為沒有眼淚;從來不祈禱,因為沒有用;甚至不會請求,因為沒有人會理他們。中國農民從來不上教堂,是因為沒有教堂;從來不請求,是因為上帝聽不見;經常笑逐顏開,是因為不用擔心有人會罰他不當農民;不害怕死亡,是因為到地獄也不過就是在水深火熱中種地(服苦役)。    誠然,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可供人們選擇的自由總是有限的,但在自由競爭的社會里,人們知道,只要我肯犧牲一些在我看來不重要的價值,加上努力,就總是可以達到目的。再也沒有比我十分清楚無論我怎樣努力都不能改變命運更令人絕望的了。一個人的處境可以不理想,但他如果知道這只是因為我自己不愿放棄安逸,開辟新天地;只要我愿意,就沒有那個人或組織可以阻止我追求幸福的進程,那么,這現狀就變得可以忍受。在這兒,忍受不忍受苦難,何時動身追求新的生活,新生活的標準是什么,完全由我自己決定,不是任何領袖或巨型組織灌輸的結果。    當然,在最好的情況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選擇自由,但這不能成為某些人和組織剝奪別人自由的理由。社會也不能養活一批專門替別人選擇幸福生活的人,新聞機構除了報道真相沒有教人安分守己或冒險進取的義務。即便是這樣,不幸和悲慘的事情仍然會隨時發生,但它與有意識指導人們生活的社會不同的是,這種不幸不是官長和當局合謀的結果,非人為的力量是造成貧富、好壞等不平等現象的主要罪魁。因為它是非人為的,所以這種力量不管是來自市場,還是意外(上帝),它對人尊嚴和心靈的傷害程度要比有意識加諸的苦難小得多。區別之大正好比不小心摔倒和被人有意絆倒。    中國人,尤其是那些從皇帝身邊討來了紙筆的人,先是大言欺人,要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老老實實做順民,做奴隸,不但要做奴隸,而且要從奴隸的命運中尋出美來。時間長了,就自己也糊涂了,只能自欺,騙己。災難和苦痛一來便背誦亞圣語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而問題是這“苦”、“勞”、“餓”、“空”、“亂”真是由天降的嗎?如果真是由天降的,它使人掉價的程度當然要小得多,但我懷疑中國的圣賢鴻儒們多數時候是把人降的疾苦委之于天。因為災難和痛苦如果是人為的,立即就存在一個如何改良的問題,于是眼睛一閉,嫁禍于天,萬事大吉。    最普遍的人情是:如果疾病、災難、困頓來源于一種不可知的力量,這種力量你把它稱作“上帝”還是“天”都無所謂,要緊的是這種力量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而且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你的懊惱不是針對某人的懊惱,你的悔恨不是針對某種勢力的悔恨,而且你相信,只要這種力量是來源于“天”的,那么,“天”就不可能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賜給你不幸。老子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指天地是一個自然存在,無所偏愛。但你如果知道你的命運是被一些與你一樣有缺點、會跌倒、能說謊、有罪性的人控制的,而且這種控制是很難擺脫的,除非你肯犧牲自己的尊嚴,出賣自己的色相和金錢使那些能決定你命運的人改變決定,你就沒有辦法使情況好起來。上教堂不行,因為教堂是針對上帝的呼求;去法院也不行,因為凡是能有意識陷害你的社會,所有的權力都是穿一條褲子的。這時,你就真成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世界上最孤苦無助的人了。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擴大選擇的自由,盡量減少犧牲的程度和人數,但在個人選擇個人負責的公民社會建立起來之前,我認為,最迫切的任務是政教分離,讓上帝的歸于上帝,愷撒的歸于愷撒。具體地講,就是將道德從社會實際事務中剝離出來,不要一味慫恿年輕人吃喝玩樂,做新時代的“稻草人”;也不要一味宣揚“苦難哲學”,讓人們沉醉其中,無怨無悔,尤其是當號召別人“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人本身就是“萬難”的制造者時,這種“苦難哲學”就尤其顯得別有用心。分頁:123


新竹壁磚隆起爆裂翻新推薦
【苗栗瓷磚爆裂翻修價格公道】 桃園壁磚施工收費 新竹新建磁磚工程翻修費用

arrow
arrow

    g68t645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